北京暴雨引发了出租车加价是否合理的一场争论。媒体报道称,北京暴雨当日,有乘客因大雨滞留机场,部分出租车借机涨价,平日100元车程,司机雨中叫价400元。这种类似“趁火打劫”的行为,引发了谴责之声。
出租车司机在暴雨中提价是正当的吗?一些人为那些司机辩护。他们认为,暴雨中坚持出车对司机来说是有风险的。允许司机在暴雨中加价,有利于鼓励司机主动出车,这样更有利于被困在大雨中的市民。乘客支付更高车费后可以回家,司机也赚取了更多收入,这是多赢局面。
上述辩护反映了自由市场支持者的基本观点:从经济学的视角看,出租车司机雨中索高价,并不是欺诈,而反映了真实的供求关系。大雨中希望坐车的人变多,出租车变少,价格上涨。同时,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乘客一般是最急需乘车的人,让他们坐车也最合理。最后,价格的上涨又鼓励更多司机出车,从而让更多乘客坐到出租车。一切是如此完美。
可在真实世界里,上述完美理论的执行似乎有些“小障碍”。如果北京出租车雨中涨价能让所有人受益,那人们的愤怒如何解决?正如很多遭遇涨价后拒绝乘车的乘客所说,他们只愿为乘车支付“正当的价格”。某些乘客虽然接受了司机的涨价要求,但心里显然并不痛快,仍在发微博抱怨司机缺乏职业精神,而这似乎并不应该是受益者的表现。
很显然,很多抱怨者认为,雨中的出租车市场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自由市场。实际上,北京出租车是专营行业,牌照是有限的;政府不但统一定价保障司机收益不至于过低(出租车调价),也提供保护防范非法竞争者进入此行业(打击黑车)。出租车在中国一直被列入公共交通的范围内,因此具有部分公共服务属性的出租车享受了政策保护的权利,也应该相应承担由此派生的义务。而在雨中,人们对“义务”两字的要求不高,不涨价而已。
假如暴雨中真的存在一个自由市场,出租车司机雨中索取高价依然有违自由市场的另一原则——遵守法律。根据《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》,出租车“必须正确使用计价器,不得与乘客议价”。司机在雨中向乘客索取高价,显系违法之举。如果非法市场行为不受惩戒,甚至受到鼓励,结果会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是对自由市场的损伤。
但是,辩护者最大的软肋还不在于此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·桑德尔曾总结说,讨论自然灾害中的提价问题,各方论证往往围绕三点展开:使福利最大化(把更多被困在大雨里的人接走),尊重自由(出租司机与乘客在市场中有权重新议价),促进道德(趁火打劫是不对的)。
为出租车司机雨中索取高价的行为辩护的人,很显然都认可福利和自由这两者的价值,却不认可最后一点——道德的价值。而不涨价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,只是在维护道德的底线而已。认可福利和自由,却不认可道德,最终会让人们对他人的痛苦麻木。一个良好的社会中,遇到困难人们应该团结在一起,而暴雨中,某些人感觉不到他人的痛苦,这是何等悲哀。
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。面对两难选择,先解决现实问题,事后再修补社会结构,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一部分人一贯遵从的解决问题方式。但问题是,当道德屡次让步于效率,最终会让社会整体受伤。很欣慰,在暴雨中也有私家车主主动接送被困乘客,这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,而是现实的生活方式,是时候忘记一些所谓的效率,为道德投上一票了。
以上信息由内蒙古网络公司,呼和浩特网络公司提供 |